虢国太子墓的东方神器:青铜阳燧

1956年冬,在三门峡市上村岭发掘了著名的1052号墓,而这个墓的墓主身份高贵,是虢国的太子。但至于究竟是何时的虢国太子,却并未厘清。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墓主身份尊贵,而且出土了众多代表古代工艺技术顶峰的陪葬品。而太子墓中,最重要的器物,便是具有太子名金文的青铜戈,与相当罕见的青铜阳燧。

东周虢太子元徒戈

虢太子元徒戈,目前被断代为东周器。整件戈通长17公分、胡长8.4公分。前端的援长而后边的内笔直。援的尖部如同玉圭,整器共有4个穿孔。在内的位置上,可见"虢太子元徒戈"等6字铭文,直接证明了1052号墓的墓主归属。

除了具有重要铭文的青铜戈以外,另一件青铜阳燧,更是让现在的考古学者兴奋不已。所谓阳燧, 是指用铜或铜合金做成的凹面镜。有聚光的效果,只要将枯草至于焦点上,就能顺利点燃,古称日火。阳燧的外形,乍看之下与青铜镜类似,只是一个平面,一个凹面。

虢国博物馆前以青铜阳燧点燃火炬

在虢国博物馆前,有一面巨大的青铜阳燧,重达1300多公斤。它的原型就是出土于虢国太子墓的虎鸟纹阳燧。这件阳燧被断代为春秋早期,整器直径7.5公分。单纯从背面看,就像是一面铜镜。起初,被发掘出来的阳燧,无人知道它的用法,也没有人将此物与阳燧进行关联。

《梦溪笔谈·阳燧照物》:“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故也。”

《本草纲目》:“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

《周礼·考工记·輈人》:“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在《本草纲目》与《梦溪笔谈》中,都有关于阳燧的记载。但是,虢国存在的时间距今大约2800年,当时关于阳燧的记载,是在《考工记》中,并且被称为“鉴燧”。阳燧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如此之早,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对于现今的研究人员来说,更是相当振奋人心。

阅读数 1.1万
全知识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