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江山,更爱更爱美人,那为何还要遁出红尘?
文/全历史 菲菲倚尘轻
公元1644年10月30日,爱新觉罗·福临即位于武英殿,是为顺治帝。他是清朝入关(此处可至1644年9月20日的北京)以来的首位皇帝。24岁去世前,为之后的康乾盛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文治武功之外,他的一生也富有传奇色彩。
传说,顺治生来天资聪颖,精通易经风水,自选了墓地。此外,他的英年早逝,也演化了顺治出家的传说。他的死也成为清朝三大谜案之一。
然而,真实的顺治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他是摆脱“傀儡皇帝”身份的短命天子。
1644年,清兵入关前夕,皇太极猝死,六岁的顺治被推上皇位。拥立他继位的叔父多尔衮(此处可至1643年9月26日的沈阳)成为摄政王,率清兵入关,赶跑了逼死崇祯(此处可至1611年2月6日的北京)上吊的闯王李自成(此处可至1606年9月22日的陕西米脂县),并占据中原,扶顺治为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
看起来,顺治轻松稳坐帝位,但朝廷实际掌控在多尔衮手里,人人都视顺治为“傀儡皇帝”。除了朝政上的事情由多尔衮作主,他也不得不向多尔衮低头,对他的称呼从一开始的“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进一步演变为“皇父摄政王”。因此,顺治一直对多尔衮抱有强烈不满。
顺治13岁的时候,多尔衮不幸坠马逝世,顺治决定拿回属于自己的尊严。他清算了多尔衮的14条罪状,认为他的势力太大,结党营私,并且他坐享与皇帝等同的待遇,罪该万死,于是决定削除多尔衮生前的所有封号爵位、庙享谥号,没收家产,甚至开除宗籍,将其鞭尸。

摄政王多尔衮画像
顺治重新举用亲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借势铲除多尔衮余党,包括大学士刚林与祁充格、吏部尚书谭泰、英亲王阿济格等人,牵连多达一万人。
不过,摘掉“傀儡皇帝”标签的顺治,理政不过十年,便英年早逝,而朝廷迟迟没有公布确切的死亡原因,使得坊间开始猜想顺治短命的原因,衍生出许多的传说故事。
第二,他是爱读《西厢记》、推广汉族文化的推手。
顺治亲政之后,发现自己几乎看不懂写有汉语的折子,认为多尔衮想要长久坐拥摄政之位,因此没有用心栽培自己的能力。于是,顺治决定开始恶补自己的汉语能力。此后,他每天五更时起床,读书读到天亮,政事处理到一个阶段之后,他也会继续学习到深夜。多年之后,他已能自如研读汉语典籍。
其中,顺治最喜欢的汉语书籍,当属《西厢记》,里头的诗句,他都能一字不漏背诵出来。根据历史记载,顺治多次与入宫说法的弘觉禅师研习《西厢记》曲文,还批阅了当时新鲜出炉的金圣叹(此处可至1661年8月7日的南京)批点版《西厢记》,认为金圣叹“才高而见僻”。
此外,他也曾下令改编戏曲剧本《鸣凤记》,在宫廷里进行演出,成为清朝皇帝改戏的开端。
在喜爱汉文化的情况下,顺治也改变了朝廷上只有满人的局面,允许汉人侍郎与卿一同上朝奏事,而且他也相当重用汉官,亲自监督科举的考试制度。当时著名的丁酉科场案爆发后,就由顺治严格处理,虽然牵连无数,但是让许多赴考的人不敢再犯舞弊之事(此处可至1659年3月25日的北京)。
第三,他是唯一一位到五台山出家的皇帝。
顺治是位短命天子,《清史稿》对他的死记载特别模糊,只说他是“无疾崩”,而《世祖实录》则提到顺治患病,因此民间传说四起,都在推测顺治的死因。

山西佛教圣地五台山
第一个说法,是顺治感染天花而死,取自《玉林国师年谱》与《王文靖集》。这两个史料的作者,一个是与顺治交好的玉林禅师,一个是为顺治起草遗诏的大学士王熙,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第二个说法,是顺治纵欲过度而亡,来自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按照顺治娶妻生子的情形,顺治14岁成婚,册封后妃20人,共有孩子14个,确实不无纵欲过度的可能,但支撑这个说法的文献并不多。
第三个说法,是说顺治没有逝世,而是到五台山出家,一开始出自《清史演义》、《清稗类钞》等材料当中。顺治曾册封逝世的宠妃董鄂妃为皇后,不少民间传说认为,顺治可能是在伤心之余,伪装病逝,剃度出家。
证据就在于,顺治平常喜爱佛学,宫里经常有僧人出入,因此顺治完全有动念出家的可能性。若按照这个说法,天花病逝很有可能是为顺治出家所捏造的理由。
知名的历史学家邓小军的考证,认为康熙(此处可至1719年4月1日的北京)建在白云寺的石匾隐约透露顺治安葬于此,并且康熙生前五次上五台山,作有寻父不见诗,诗中表明过顺治出家。而康熙第五次上五台山,则哀悼了父皇顺治去世,作有哭父诗《五台有怀》。
因此,顺治很可能先在五台山出家,后到白云寺安住。既然如此,顺治恐怕真的是一位到五台山出家的皇帝。
顺治的死因,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累积成许多传说,印证了信息考证的重要性(详见规律1 - “层累说”:古史传播与信息处理)。而清兵入关之后,顺治改良满族的统治方式,重用汉官,传播汉族文化,印证了因俗而治的重要性(详见规律3 - 因俗而治:异文化博弈与跨国企业管理)。
历代评价
这个皇帝虽然年轻,但一开始治理国事就表现得深谋远虑,受到各个阶层、各个集团的赞扬,胜过了头发灰白的最有才智的大臣们。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傀儡了,在处理政务方面也表现出惊人的判断力。
──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汉学家卫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