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关注的“身心问题”指什么?
身心问题作为一个哲学术语,指的是西方哲学讨论的关于身体与意识之间关系的问题。

身心问题(英文:mind-body problem)作为一个哲学术语,指的是西方哲学讨论的关于身体与意识之间关系的问题,主要讨论心灵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灵如何透过身体,与外在世界进行互动,相互影响。

古希腊柏拉图认为身与心是二元的,心的描写是不变的,而身的活动是变化的。新柏拉图主义、法国笛卡尔笛卡尔主义者均持这种二元论观点。这种观点对身心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身心相互作用论:柏拉图以回忆说来解决身心相互作用问题;笛卡尔以松果腺作为身心的交会点;笛卡尔主义者则以偶因说、二时钟说来说明身心相互作用问题。

笛卡尔

与身心相互作用相类似的解决方法是身心平行论。荷兰的斯宾诺莎以为思想与事物是平行的,身心也是平行的。德国的莱布尼茨以为心灵的单子是控制单子,高于身体的单子,而上帝则以预定和谐控制身心二者。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形式与质料的区分来说明心与身的关系,心灵作为形式,可以作用于身体的质料,即可以使质料形式化,而心灵居于主动的地位,这种观点是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和中世纪经院哲学均采取的观点。

以英国贝克莱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大多否认身体的作用,单一纯探讨认识的心灵活动一个方面,认为心灵活动构成其认识的内容。

英国的霍布斯和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灵即大脑,身心作用问题即大脑反映事物的认识过程问题。美国的桑塔亚那强调意识是大脑过程的偶然现象,与这种唯物主义观点有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反映是指意识的一种能力,即认识主体以一定的形式、一定的准确程度来复制与再现意识之外的认识客体的特性、规律性的能力。反映离不开作为主体的人和人脑,也不能离开作为其反映内容的外部事物的存在。列宁指出在这反映过程中有三个环节: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的认识,即人脑;三是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人的大脑的功能;感觉、观念、思想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能动的辩证的过程。

英国的罗素与美国的詹姆斯提出中立一元论,认为世界是基本实体,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精神的,而是一种中立的材料,以一种方式构成物质,以另一种方式构成精神;在身心关系上也认为身与心同样是由不同的方式而组织为身体与心灵。德国保尔逊从同样的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观点称为一元论唯心主义,把身与心了解为同一实体的外的方面与内的方面。

伯特兰·罗素

法国的梅洛-庞蒂把身与心看成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物质东西与精神东西的两个概念层次,认为物质层次是生物学的层次,精神层次并不与物质层次完全分裂,而是有精神必有物质,有心必有身。

此外,英国斯特劳森认为人格是原始的概念,比心与身更为根本,心与身即意识的属性与身体的属性,均从属于人格。同一性理论则认为心灵现象与大脑活动具有同一性的关系。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