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唐太宗似的人物,却像隋炀帝一样死去。
文/全历史 老三诺夫娜
李存勖既是传奇,又是悲剧的主角。他建立了五代时疆域最大的国家——后唐,被认为是少数几个有望完成五代统一的人之一。但登基4年后,他就死于亲兵叛乱,亲族被叛军诛杀殆尽。
李存勖是一个特征很鲜明的人。他用兵彪悍如唐太宗李世民,痴迷诗词歌舞如南唐后主李煜(了解李煜如何成为亡国之君,请到976年1月1日的南京),不体恤民情如隋炀帝杨广(了解隋炀帝被杀和隋朝灭亡的原因,请到618年4月11日的扬州)。接下来就看看,这些鲜明的特色如何让李存勖从传奇走向悲剧。
第一,用兵彪悍如李世民。
历史学家吕思勉曾说:“庄宗为人,颇似唐太宗,其用兵之剽悍,或且过之。”那么,李存勖跟唐太宗的相似,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喜欢以身涉险。
李世民刚即位,突厥颉利可汗就率领20万大军南下,在渭水北岸安营扎寨。李世民只带6个大臣来到渭水南岸,大骂颉利可汗背弃盟约,完全不顾可能引来的危险。
李存勖也是这样,攻打燕国时,一个人骑着马到燕国城下跟国君聊天,他时常只带百来号人拼杀,千钧一发之际被部将救出。他喜欢对抗性运动,跟士兵一样拼杀让他兴奋,在跟后梁的对战中,他多次亲自加入杀敌的行列。
李存勖一次次从险境中侥幸逃脱,让他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命不该绝,于是更加肆无忌惮。
其次,军事功勋卓著。
李世民在唐朝的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六个最主要的战役,他指挥了四个。他也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龟兹、吐谷浑等,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即龟兹、于阗、焉耆、疏勒)。
李存勖曾两次驱逐南下的契丹大军,生擒辽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儿子(了解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的过程,请到916年3月17日的赤峰);他建立的后唐,不仅占有后梁的全部疆土,还将关中、汉中、两川全部拿下。在五代的所有国家里,这是绝无仅有的。耶律阿保机说,没有一块土地是他(李存勖)的军队没有达到过的。
914年,李存勖被授予文官荣誉称号尚书令,唐太宗在27岁时也曾获得同样的名号。为了尊重太宗,这个职位后来一直空着。颁给李存勖,说明时人对李存勖“小唐太宗”称号的认可。
李存勖本人也以唐太宗为偶像,时常模仿李世民对很多事情的处理。比如禁止地方官报道吉兆,模仿唐太宗的从谏如流,对仗义直谏的末流小官给予重用。
但跟唐太宗不同的是,李存勖是军事上的强者,行政上的矮子。很多依样画葫芦学来的一招半式,是没办法保障他治理好国家的。
第二,痴迷诗词歌舞如李煜。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他精通书法和绘画,通音律,诗文方面的造诣更是影响深远。跟李煜类似,李存勖也是个典型的文艺皇帝。
先看诗词方面。
作为沙陀人,李存勖熟读《春秋》,可以熟练运用文言文和白话文作诗。他用格律和抒情的方式填写词曲,至今还流传下来的有《歌头·大石调》《忆仙姿》等。他谱写的俗曲,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视为标准,称为“御制”。他还为军队写军歌,汉学家戴仁柱说,这是中国任何汉族和异族的君王都难以企及的成就。
再看歌舞戏剧方面。
李存勖喜欢唱歌,热爱表演。他给母亲献歌,给军队和亲信唱歌,还给政治伙伴唱歌。他对戏剧的喜爱更加狂热:沉醉于完整的化妆程式,痴迷于武士的语言和服装,取戏名“李天下”,整日被演员们簇拥着进行表演。这种爱好几乎延续了一生。
因为对演戏的喜爱,伶人罕见地被授予高官。李存勖时代,伶人甚至形成权力集团,影响朝政,甚至有伶人打了他耳光都可以被原谅。
第三,不体恤民情如隋炀帝。
隋炀帝好大喜功人所共知。他用6个月时间开通了大运河,造了龙舟,用10个月的时间完成洛阳的营建;他三征高句丽,三次南巡,还有声势浩大的北狩,宏大,豪华。但丰功伟绩的背后,是普通民众的血汗和尸骨。最后全国皆反。
这样不顾老百姓死活,跟李存勖如出一辙。李存勖在称帝前还做做样子,学学唐太宗。后来就放飞自我了。
他把战胜敌方后没收的金银全部用来修建宫殿,完全不顾之前答应犒赏士兵的事;他屡次大规模狩猎,对卫队踩踏农田视而不见;连年歉收,老百姓背井离乡,地震、水患接踵而至,上万人死亡,他却像没事人一样带着随从远足;士兵缺饷吃不饱饭,要不卖妻卖子,要不拦路抢劫,李存勖却放纵刘皇后把天下节度使供奉的一半钱财纳进自己的小金库。
刘皇后曾说:“我们夫妻夺得天下,不仅仅靠的是武力,也是天意如此,凡人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李存勖跟刘皇后的想法如出一辙,所以才这样视人命如草芥。
反抗李存勖的叛乱来自于在地方驻守的亲兵,他们吃不饱饭,还十年不准还乡。一处反则处处反,势如破竹。这时候李存勖才要犒赏士兵,亲兵说,我们的妻子儿女已经饿死了,现在给钱还有什么用?叛军攻入京城时,亲兵热烈欢迎。李存勖死时,两万多名亲兵中,只有十几人守在他身边。巧得是,隋炀帝也死于归家心切的御林军叛变。
李存勖和五代时期很多帝王一样,军事方面很有能力,但却不懂得该如何治理国家。从李存勖的身上,我们其实也能看出五代十国时期,为什么能够出现那么多短命王朝。
历代评价:
后唐庄宗为人,颇似唐太宗,其用兵之彪悍或且过之,然政事之材则远落其后。
——吕思勉